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108/7742880.html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哈里木拉提·库赛提1王海燕2

(1、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情况,对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三次产业领域中的互补性合作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领域的合作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双方产业领域的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分析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贸合作日益增强。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作为与中国新疆直接接壤的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的经济合作稳步快速发展。从资源结构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自然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的互补,在产业间形成了互补性的贸易特征。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双方都在发挥各自在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增强和扩大产业合作的方式和范围,对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中(新疆)哈贸易额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对比

近年来,中国新疆同中亚区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新疆在中亚区域经贸合作中,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新疆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几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形式变化较大,双方经贸合作稳步快速增长,双方贸易额连年递增。(见表1)

~年,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间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在增加,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在中国新疆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年的75.72%发展到年的84.67%,其中哈萨克斯坦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中国新疆贸易总额中所占得比重最高,年、年所占得比重分别为63.15%和40.83%。可以看出,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比重十分突出,尤其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关系很突出。因此,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中,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起到不可取代的相互促进作用。

2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对比

2.1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6.4%、49.7%、33.9%,与年相比,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年,哈萨克斯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7.72%、40.37%、51.91%,与年相比,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2.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2.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了0.11个百分点。(见表2)

2.2用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可获得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年至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

通过计算,~年中国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6%,哈萨克斯坦为16.1%,中国新疆第二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1.6%,哈萨克斯坦为30.9%,中国新疆第三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3%,哈萨克斯坦为27.9%。通过对比-年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三次产业结构和平均发展速度可以发现,哈萨克斯坦第一产业在其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小于中国新疆第一产业在其每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6.1%,高于中国新疆的10.6%。-年,哈萨克斯坦第二产业在其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小于中国新疆第二产业在其每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但第二产业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30.9%,高于中国新疆的21.6%。~年,哈萨克斯坦第三产业在其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于中国新疆第三产业在其每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7.9%,高于中国新疆的15.3%。

经过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新疆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虽然产业结构总体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与哈萨克斯坦三次产业结构对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特征突出,优化速度慢,比较效益差,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十分明显。所以,中国新疆产业结构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市场要求并提高优化速度,把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3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分析

所谓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某个产业领域内都有各自的资源、技术和地缘优势,而这些国家或地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该产业领域水平可以与对方国家或地区在该产业领域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双方从该产业领域中得到经济利益,提高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来往日益增强的今天,随着双方逐步明晰的发展战略调整和不断进行的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经济结构的很多领域上已经开始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及人力资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互间贸易关系的加强必然会加速双方的产业调整,而这一调整对双方造成的影响与双方贸易上的互补性密切相关。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源领域的互补性合作。能源领域合作在中哈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哈萨克斯坦石油储藏量丰富、分布广、品位高,需求量相对较少,出口潜力巨大,但石油开采、冶炼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设备需要大幅度更新,要引进外资和技术,这些不利条件严重制约着油气工业的发展,而中国和中国新疆尤其生产不能满足内需,石油进口逐年增加。中国新疆在石油钻进、炼油、管道开发技术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在油田开采和管理上高度自动化,人均采油达3万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双方都把能源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因此在能源勘探与开采技术上的合作具有现实意义,双方的油气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市场。中哈天然气管道、中哈石油管道开通是中哈两国能源合作的典范,标志着中国在获取中亚能源方面迈上新台阶。

二是种植业和畜牧业领域的互补性合作。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多年以来双方都利用各自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其经济。正因为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双方在这些领域的互补性合作远远强于竞争性。近十年来,双方主要在农作物良种繁育、植物保护、荒漠治理与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果蔬培育以及牧草选育、操场改良、畜病防止等方面存在科研及技术推广上的互补性。中国新疆具备了向哈萨克斯坦输出农业技术、相关装备、种子及其它一系列与设施农业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条件。目前哈萨克斯坦对设施农业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希望仅仅依赖于进口蔬菜,而是能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自建温室。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公司希望中国方面在温室建设、栽培技术、种子等相关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轻纺工业领域的互补性合作。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形势拖累,中国沿海地区一批大型棉纺织集团纷纷西去,将眼光投向了新疆。目前已有20多家国内大型纺织企业落户新疆,使得新疆的棉纺织企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乌昌地区、库尉地区、阿克苏-阿拉尔地区、石河子-奎屯地区和喀什地区五大棉花产业聚集区域,这五大区域的棉纺织生产规模已占到新疆棉纺织生产总能力的90%以上。目前,新疆棉纺织环锭规模达到万锭,转杯纺达到8.7万头,纺织生产能力已位居西部省区市之首。中亚国家有着轻纺工业所需要的棉、麻、毛、皮革资源,但生产工艺较落后,花色品种单一,而新疆不但拥有较为先进的各种轻纺产品加工技术和知名的产品,还拥有一些棉纺设备和管理技术,为与哈萨克斯坦该领域的合作、互为补充提供了条件。

四是机械产品生产技术方面的互补性合作。哈萨克斯坦的机械工业发展较早,在其工业结构中电机制造技术、中型机械制造技术和大型农机制造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中国新疆在小型农机、特种变压器、蒸汽锅炉、小型加工设备等方面技术水平较高。近年来,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农机、建筑机械、小型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合作大多限于贸易合作,双方在这方面的优势互补和人无我有的合作应当大有可为。

五是金融领域互补性合作。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融资贷款、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反洗钱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为了鼓励中国新疆积极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推动对边贸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需求,年12月,我国央行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允许双方货币用于边贸结算,为新疆下一步拓展哈萨克斯坦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年“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期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水电站项目提供2亿美元贷款,同时还为中国企业争取到了工程总承包权。年,双方签署的亿美元贷款相关协议,为深化两国能源、矿产和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六是人文领域的互补性合作。哈萨克斯坦教育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较好,公民都可受到教育,全国基本无文盲。近几年,特别是从年开始随着双方合作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能力不断增强。双方定期和不定期互派老师和访问学者,到对方大学留学、教书。如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都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外籍教师教书和留学生在学习语言和专业,新疆也曾派老师赴哈国各大高校教书、学习,并一直在进行该领域的交流、考察、访问等活动。中方欢迎更多哈方青年赴华留学,决定自年起将哈萨克斯坦赴华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名额由每年人增加到人,双方有关部门继续密切合作,共同办好孔子学院和文化团组互访活动。

旅游业对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来说都是新兴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极具发展潜力和极想发展起来的产业。对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来说,由于语言接近、地域相连,又有共同的古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双方在这方面存在广泛的互补性,今后随着双方该领域合作的加强,双方旅游业将提高到新的台阶。

七是金属产品生产技术上双方各有优势。由于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形地貌,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上已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到制成品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技术设备先进、工艺水平高矿物综合利用水平高的大型联合企业。新疆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后加工能力较强,如将钢材制成适合建材用的钢窗、钢门、优质合金钢、螺纹钢等产品,正好弥补了中亚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新疆的黄金开采和冶炼技术较为先进,其低品位堆浸技术经济效益高,在大规模利用低品位金矿方面开创了先河,在这一领域中双方的技术互补性较为明显。

4结论

中国新疆地区欲要富有成效地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必须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立足西部优势,有效规避各种风险,获得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实力和优势,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4.1充分利用双方多年以来的贸易伙伴关系,继续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双方根据各自在三次产业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条件,发挥其在发展对方经济和各自经济的优先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根据各自三次产业结构的布局和优化程度,以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目的,共同寻找双方互补合作的新领域,为双方经济发展和长期合作而不断努力。

4.2双方政府和各大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积极参与各领域的科研工作,时刻了解和掌握对方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政府为双方各大企业和集团进行合作创造便利的条件和优惠政策。

4.3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地域的邻近性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提高合作层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4.4不断加强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正在向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渗透,特别是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疆独势力在中亚国家制造的烧毁中国小商品城、炸毁中国客车、暗杀中国有关人员等针对中国的恐怖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方各领域的合作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在政治安全领域共同携手创造良好、稳定的区域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3.

[2]胡毅.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贸易[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3]王海燕.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3.

[4]杨公朴.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统计委员会,.

[7]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何剑,陈文新.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金融合作问题探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3).

作者简介:哈里木拉提·库赛提(~),男,哈萨克族,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与对外开放。

王海燕(~),女,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经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7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