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南京大学总不乏留学生的身影,他们或是来自中亚明珠,或是来自富士山下,或是来自泰晤士河畔,或是来自木槿花的国度,或是来自太阳落下的地方……为你点上一盏灯,倒出一杯酒,你可愿听听他们的故事?
王京虎
哈萨克斯坦籍在华留学生
南京大学级法语系本科生
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
哈萨克斯坦,一个生活节奏比南京更慢的国度。那里,学生往往成熟得较早,也会较早迈入社会,你会看到许多学生甚至仅仅携着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就融入了社会。
在王京虎看来,这与哈萨克斯坦的学校体系、教学质量不无关系。据他回忆,在哈萨克斯坦曾就读的学校比较特殊,学生会分两批上课,上午、下午各一批,而师资力量也有一定局限性,俄语、数学、文学可能是同一个任课老师,所以教学质量未必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王京虎(右)与其法语老师
出于对教学质量的考量,在综合了中国的教育方式与教学体系后,王京虎的父母选择了中国南京,让儿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11岁那年,王京虎来到中国,开始在南京上学,走过了和普通中国学生一样的教育轨迹,也就一直留在中国。多年的中国求学与居住经历,使他截然不同于其他大学时期才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们,对南京的熟悉与了解程度,可以说是接近于半个南京人了。
自然知识竞赛现场(左一)
遇见南大
来到中国后,王京虎一直待在南京,习惯了这里舒服的慢生活,不慌不忙的生活节奏刚刚好。所以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融入了地域的考虑因素,主要还是优选南京高校。
对南大的初印象最先是源于姑妈的同事,姑妈是东南大学的英语外教,而她的同事曾在南大读书,高一的时候就从她口中听到了一个有趣且精彩的南大。秋天的鼓楼校区之行让他被南大的风物所打动,北大楼岁月的痕迹,银杏叶装扮的道路,还有校园中浅浅流淌氤氲的诚朴文气,留下了很多照片的同时、也留下了他对南大的好感。而一批又一批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校友,更让他觉得在这里学习,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王京虎生活照(左)
递交大学申请后,王京虎最终如愿和南大走到了一起。最想读的专业是牙医,其次是翻译。因为南大没有牙医专业的选择,以及出于对最浪漫的语言法语的兴趣,他选择了法语系。
法语系本科生
入学后,王京虎像大多数学生一样,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感觉南大老师、南大的学习氛围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老师课堂注重互动式教学,而图书馆营造的氛围也能使空闲时的自己投入看书学习。”王京虎说道。
王京虎生活照(前)
学习之余,王京虎加入了外院排球队,这位耿直的小哥哥希望为还没有将院系杯第一收入囊中的外院排球队出一份力。王京虎更是一个热衷于公益活动的同学,与同学们一起到幼儿园或者老人公寓做志愿活动,对他来说是一种全新而有趣的体验。
用五种语言,表白南大
因为在哈萨克斯坦,俄语是作为第一语言,而哈萨克斯坦语是作为第二门外语学习的,因此王京虎的俄语也非常出色。来中国后,王京虎曾在沪江网校教过俄语,也在南体做过中英翻译。他也提到了如果有时间,希望可以学习德语。作为掌握中、英、哈、俄、法五门语言的同学,倘若念一封情书,想必会写给深爱的南大。
级法语系班级合照
“很荣幸来到南大。因为信仰上帝嘛,总觉得是上帝安排自己来到了南大。”从小接受的教育与信仰教会他宽容态度与助人之心的同时,也让他对生命中这些美好的相遇充满感恩。是南大的同学,给予了他热情的帮助,使他对这座校园、对这里的生活从陌生到适应。也是南大的教育,让他体验了有很多优秀的人可以学习所带来的充实感。
在采访的最后,对于未来,王京虎也表达了自己的计划与矛盾。本科毕业之后打算去法国读研,如果继续读博,还是会选择南大。至于会不会留在中国,一方面,他希望可以回国为改善哈萨克斯坦的教育做一点事,至少可以试着改变当地人的一些固有想法。但另一方面,如果就此离开待了这么久的中国,心中会有太多不舍。
“未来不论我在哪里,我都会为南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南大出一份力,我真的很喜欢南大”他深情说道,自己回国以后会尽自己的努力推广南大,就像他已经向前来咨询中国留学事宜的哈萨克斯坦学生大力推荐了南大那样。
采访
赖燕红
整理
何桂馨
文编
程然
美编
卢言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