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灭狼记
哈萨克族人一生中的所爱,若要按顺序排的话,应该是马、羊、酒、肉、狼。即骑着马、放着羊、喝着酒、吃着肉、与狼战斗。狼除了不喝酒外,其它几项与人类一样,存在着天然的竞争的关系。而与羊与生俱来的就是狼。每年一到冬季,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属于农闲季节。而对于生活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也是一样,属于喝酒、吃肉、打猎的黄金季节。一方面因天气原因,人类的室外活动暂告一段落转入室内;另一方面,冬季食物逐渐减少,狼便将目光顶上人类的家畜,不仅晚上大规模出动,甚至白天就成群结队地大规模出击。
起初,地理位置偏僻、条件简陋的牧民,晚上只要听到狗叫声,就得起床驱赶狼。这个阶段狼和人处于均势状态,展开的是游击战状态,你来我往,你进我退。而到了大雪封山、食物短缺的深冬季节,狼却便变得肆无忌惮,疯狂袭羊群,吃掉几只,咬死一批,咬伤一片。不断制造草原惨案。让牧民恨得咬牙切齿。当地政府迫不得已,采取了各种办法消灭狼狼群:
第一种办法,白天直接出动直升机,在空中对狼群采取直接射杀。这种办法简单粗暴,对于白天大规模出动的
狼群特别有效。直升机在空中占有绝对优势,追着狼群打,打的狼群四处逃散,溃不成军。这当然是不平等的游戏。人类对狼群,高级动物对低等动物,现代化机械对原始动物。形势一边倒,人为促使生态平衡。谁让狼不会制造并使用工具呢?
第二种办法,夜晚采用远红外线猎枪射杀。这种办法需要在傍晚提前伪装好猎手及枪械。在距畜群不远的山坡上架好猎枪。待狼群出现时一个一个射杀。狼就是再聪明,也较量不过人的智慧。狼以为当天晚上能像通常一样饱餐一顿。观察一步向前走一步,以为自己聪明绝顶。没想到这天竟成为自己的末日。来一个,消灭一个,来两个,消灭一双。能有幸逃脱的可谓命大福大。
第三种办法,徒手捉活狼。应哈萨克朋友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捕狼行动。虽然也带着猎枪棍棒以防万一,但是,这次捕狼却别具一格-叫徒手抓活狼。工具为一辆老式三斗摩托车,外加两个壮小伙。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开着两辆车,前往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狩猎。第一辆为老式三斗摩托车,另一辆为吉普车。哈萨克朋友在前面开着那辆老式苏联三斗摩托车,我们坐在后面的吉普里拿着望远镜心情激动地观看。随着车子驶入草原深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在星星点点的灌木丛中不时有野兔或野鸡冒出,不过这不是今天我们的重点。任由它们飞奔而去。车子继续向前行使,终于在前方几百米的地方看到有黑点在移动,快看,前面有一只狼,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两辆车相继加速飞奔过去。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终于看清是一只大灰狼。此时狼也发现了追赶它的汽车,开始了速度冲刺及耐力比赛。第一个回合,打了个平手。每当我们以一个冲刺快追上时,狼就来个九十度大转弯,摆脱追赶,朝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如此这样反反复复,十几个来回下来,狼终于精疲力竭,体力不支,张着口,喘着粗气。而我们则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面,恣意欢谑,大声浪笑。除了消耗掉一些燃油外,在体力上未伤任何元气,这样,此消彼长,我们的优势就越来越大,根本不需要动用任何枪刀棒,只是紧跟着这头狼,看它往哪里跑。跑着跑着狼终于狼跑不动了,此时,只见坐在三轮摩托斗内的壮小伙一跃而下,骑在狼背上,按住狼的脖子,固定住狼头,其他人随后协助将狼的头用布袋蒙住,继而将四肢用绳子捆住,将狼五花大绑,胜利而归。
小时候读寓言故事时,狼给人留下的都是青面獠牙的恐怖印象,没想到成年后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扭转了这一印象。狼终于在人类面前变成了玩物。不过,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地区,由于人类的工业化进程有限,生态还算基本平衡。对地球母亲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这种抓狼方式在其它地方已经很难看到了。场面壮观,荡气回肠,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农区或城市的人来说,精彩刺激,就像在眼前上演了一部真实的好莱坞大片。
今天,生活在农区的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谢上苍赐予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在城市的人,每天穿行在高楼大厦组成的丛林中,车水马龙,行色匆匆,已经忘却了生活的原本状态;只有到了草原,面对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群的牛羊,纵情策马扬鞭一番,高歌怒吼一声,才突然感受到了生命的原生状态。不仅使人感慨万千,生命之花原来也可以这样怒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