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能治中国农业乱象吗

转载自:农幕府

2月4日媒体发布了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仍然是文件的关键词语。什么是农业现代化,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些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作者回忆道:十年前,国家开始提新农村建设,那阵子很多人打了鸡血似的,开始热衷于宣讲“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且把每年的“一号文件”之类的政策提起来就灌,不少人就这样晕头转向地干起了农业。

结果是,十年来,“农业机会”的追梦者已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乱象: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本文认为,所谓“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对土地掠夺式的产业化之路;利润导向是导致中国农业一片混乱的根本原因。中国新生代农民,或背井离乡当了农民工,要么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当今的农民种地的决定权显然已经不能掌握在农民自己的手里。

乡村如何振兴,农业如何现代化?农民如何有主体地位?让我们听听本文的反思。

引言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是摆在第一位,但到了地方政府那,就成了为政绩而盲目执行,不知变通。一方面蔬菜大面积滞销,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扶持发展大农场大基地,农业扶贫项目也是以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为主,一时间,全国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没有减少。

政府的盲目,使得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根本没有刹车的打算。

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滞销的品种种植面积较去年都有大面积的增加。湖北的黄心菜去年1万亩,今年3万亩,浙江的花菜,今年至少增加3万亩,新野的大葱新增1万多亩,云南的叶菜更是厉害,以前没有种菜的县市,今年大部分都种上了,贵州的扶贫增加的都是蔬菜面积。我们国家蔬菜面积达到3亿多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多公斤,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一天三斤蔬菜啊!已经是严重过剩,还在增加种植面积,给谁吃啊?

农业,特别是蔬菜行业,恶性竞争将越发严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农业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像房地产这样的行业暴富是没有过的,未来也不会有,不要听信哪些农业是未来的风口是下一个房地产的所谓惊人言论。农业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房地产。你国家整体经济不振想着农业能一枝独秀,怎么可能?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发达国家,农民只占很少一部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农民靠土地养老糊口,何谈风口?有人担心未来无人种地,不知道这个未来是多远,三十年后不敢说,三十年内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

在以后几年,农业特别是蔬菜种植将是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大部分人将成为炮灰。刚刚我已经说了,蔬菜面积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但哪个地方政府会控制蔬菜种植面积,没有!相反,今年明年还会扩大种植面积,还会以扶贫等名义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这是很可怕的。

农业的改革,特别是蔬菜产业,以量为主到以质为主。

能解救蔬菜产业的,只能是控制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优质蔬菜的种植,减少总体的蔬菜。

年左右的时候,山东养鸡市场非常火爆,40天出一棚鸡挣一万块钱,导致很多人出资建鸡舍,火爆局面与当今的大棚种植差不多。当时大棚种植都被鸡舍养鸡给比下去了。从刚开始的鸡供不应求,到后期的供大于求,导致非常多养鸡的人都赔钱了。鸡舍一分钱也没有卖出去。现如今大棚会不会走养鸡的结果呢?触目惊心啊!

笔者真金白银干了四年,才终于明白农业到底是什么——

一、一号文件与农业大戏:农业机会来了吗?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与每年开春时必演的农业大戏“一号文件”互为狼狈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媒体上“农业的机会来了”、“下一个投资热点是农业”、“农业迎来黄金期”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你会发现:两年前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后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前的两年前同样有这样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这样的文章。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见,理据双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农业的机会到底来了没有?啥时候来?来不来?没有人会相信,其实农业根本无所谓机会。

十年前,国家开始提新农村建设,那阵子很多人打了鸡血似的,开始热衷于宣讲“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且把每年的“一号文件”之类的政策提起来就灌,不少人就这样晕头转向地干起了农业。后来的日子,由媒体配合专家,继续忽悠。

当那些早年被忽悠从事农业的人开始抱怨农业不好做时,解释简单明了: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做农业。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是双方均能认同的标准答案,所以从来没有人质疑。但是,再到后来,慢慢发现,那些出于各种理由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的人所遇到的问题,不光是因为农业本身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也不光是对国家农业政策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而是有些人为项目一头扎进去投上几千万,耗上十余年,结果依然一败涂地。

难道说十年不够长吗?几千万不算多吗?仔细想想“周期长见效慢”其实是一句废话——哪个行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农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原因,核心问题是中央对农政策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二、机会主义是对农业最大的伤害

大凡一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机会来了”的口号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同,这才正常。像“农业的机会来了”这样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农业圈子外的人写的。因为对于农业圈内的人来说,不存在讨论,不管有没有机会,该做的还得做。但奇怪的是,不同背景的人谈及农业,目光都会齐刷刷地盯向政策,答案似乎高度统一,但结果却总是南辕北辙。

更让人不解的是“农业的机会来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没有人认真解读:是十多年来农业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一个机会?还是农业的机会十多年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来?亦或是十多年来农业的机会终于马上就要来了?我从年开始稀里糊涂做了四年农业之后,才终于明白地:真的无所谓机会不机会,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农业不同于计算机,不同于汽车,不同于电影电视文玩收藏,它除了作为商品的属性外,更担当着对生命的根本维系。人可以不戴手表,可以不用计算机,甚至可以不穿衣服,但不可以不吃饭!正是由于农业伴随着对生命的担当和承载,所以选择从事农业就必须默认这种责任,无可推脱。然而,当下中国,人们讨论农业的发展机会时,却仅仅讨论它的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而剥离农业所承载的特殊使命。虽然也有很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展望有机农业的“机会”,但所谓的机会来了,实际上说得再通俗一点儿,就是赚钱的机会来了。而一切以赚钱为根本目的,就是导致中国农业一片混乱的根本所在。

正本清源,理清思路之后,再回看每年的“机会来了”之乱象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有人从事农业产业,而有人只是在投机赚钱;有人生产的是食品,而有人只把食品当商品。虽然都是“农业”,讨论语境不同,对机会的理解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回归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象电脑,BP传呼机那样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一号文件”或出台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甚至灾难。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三、饲料时代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健康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有哪一种文化比“农”更古老?在所有的养生要素中,有哪个要素比“吃”更重要?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儒释道和四书五经。这个问题所折射的焦点恰恰就在于,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但很少提“传统农业”。如果被提到了,那也是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它常常被另外一个名字“小农”所替代。“小农”是什么?是落后、守旧、短视的代名词。由它衍生出的,是小农经济、小农意识、小农思想。

由于传统农业不“现代”,不“科学”,只能自给自足,所以必须要打破推倒。但是,中国农业在被国人斥之为“小农”并加以抛弃的同时,却被世界公认的农业机构称之为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典范,被看作是中国之所以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地球上最庞大的人群,而且几千年经久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由于欧、非大陆民族没有施肥习惯,曾经的拉丁姆(编者注:拉丁姆是意大利的一个大区,其政府所在地为罗马)、西西里都是世界粮仓,在殖垦下因“地力消失”,现在均已变成荒地。如今,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史,曾创造出世界上最智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民族,却开始在别人走不通的道路上倒施逆行。

中国的农民,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经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要么已深知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而选择当了农民工;要么虽然继续种地,但由于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只能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中国农业已进入由外行指挥内行,屁股领导脑袋的末法时代。

说白了,所谓“现代农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对土地掠夺式的产业化之路。这让人联想起一个感冒病人,到医院后医生让你打抗生素,说这样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肠胃又不舒服,医生又劝你把胃切除,说这样防止进一步恶化;胃切了,身体水肿排不出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衰竭,劝你透析……直到无计可施时,医院会拿出病危通知让你签字,说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们已经尽力了。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和中医类似的遭遇。当我们都在质疑为什么现代人有那么多怪病而无药可治时,有多少人反省过曾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自己对空气、水、食物、以及整个自然界所犯的错误?农作物以及牲畜的疾病同样如此,当我们在追问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关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时,有没有人追问过自己曾给予了土地什么,以及农作物疾病的来历?化肥农药之于作物,正如抗生素之于人类一样,它带给我们快捷、高效的同时,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当西方的祖师们无计可施时,终于提出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这难道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吗?

四、价廉物美是压倒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

在回答谁之罪之前,先看两组数据:一是国家发改委对年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四大粮食品种的收益成本情况做的调查,调查显示,四大粮食品种亩均产值是元(没有扣除成本),亩均投入费用是元,亩均收益是元(这个收益包括他本人的人工和他的利润)。但这个调查不含土地承包费,也不包括农民自己的人工费。另一份数据与此相得益彰:年农民来自种地的收入人均是元,占全部收入的26.6%,年比重又降为24.6%——即农民种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不到四分之一。

没错,化肥是农民施的,农药也是农民洒的,农民的确与食品安全脱不了干系。但这里值得解读的是,当今的农民种地,已经不是按农民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农民种粮食可能是分文没赚,然后还得靠打工来养活自己。还得遭受消费者的指责,问他种的粮食为什么会使用化肥农药!在所有人都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代,凭什么农民只能理所当然地白种地?凭什么只有坚守别人指定的道德规范的义务而没有追求利益的权力?

反之,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不妨来梳理一下:当你去农贸市场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精明而选择了便宜的话,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和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的话,那么谬论被重复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会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

所以,当你理直气壮地指责食品为何不安全,质问为什么“本来”2元/斤的大米变成8元/斤,“本来”10元/斤的猪肉变40元/斤……别忘了这些“本来”的前提是,农民白种地或赔本种地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本来”买的是猪肉,却被注进去了水……“本来”就应该长在土里,没有化肥农药,最自然而然地成长的白菜萝卜,结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本来”呢?难道你仅仅是无辜的受害者吗?

当人人都站在利己者的立场上打着“本来”的盘算时,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而且受害者远不止人。由于人对食物、人对人的极端不信任,结果猪躺枪了,被装上了监控,强迫要求它只吃不动;羊躺枪了,被打上了耳钉;鸡也躺枪了,被囚禁在笼子里;白菜萝卜也只有在消费者的脸皮底下成长,才会敢吃……据说这叫物联网,二十四小时监控,连老母猪发情也不放过,这让猪情何以堪!

我不知道要求二十四小时监控食品的消费者,是不是也是二十四小时盯着自己的电脑或手机——若不是,那怎么能保证自己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食品就是安全的呢?这种人对人,人对猪的极端不信任,结果是消费者把生产者逼疯,生产者再把猪逼疯,然后羊疯了,牛疯了……白菜萝卜全疯了。

于是,“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只有自己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小块农场,或者在自家别墅的花园,或者在自己的老家,有人把这种农业叫“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乡的情怀,更可能是对家人健康的关爱,还可能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END—

往期文章

粮食战争的打开方式(之一)春秋第一霸业齐国篇

粮食战争的打开方式(之二)当代第一霸主美国篇

粮食战争之种业篇:21世纪巨头合纵连横的种业战争(深度长文)

粮食战争的打开方式之——种子战争

粮食战争的打开方式之—海外圈地之争

隐秘的日本超级财团丸红,如何完成对中国的全面渗透

中国大豆产业血泪大溃败与无处可逃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围城

大豆式危机”隐现,中国花生产业还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洋种子”肆掠中国菜地,“菜篮子”到底拎在谁的手上

石油之城东营,与天相抗的盐碱地逆天改造工程

韩国农业贸易有多流氓,从韩国向WTO投诉中国反制萨德说开去

那些我们欲罢不能的小吃和美食,是何时才出现的?

全中国的猪都被带了绿帽子,都要绝后了还指望它的肉好吃,吃货们都急哭了

在中国做鸭真的很难:你吃的北京烤鸭,南京板鸭可能是假的!

中国玉米之痛—玉米产业如何患上海量库存“动脉血栓”

津巴布韦:一场失败的土改毁掉的国家和她的缔造者

中亚耕地霸主哈萨克斯坦和它频繁变动的土地政策

朝鲜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能给金氏王朝续命吗

声明: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趣,有料、有逼格的国际农业交流与信息分享平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告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z.com/htdl/1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