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海外天然气业务发展策略浅析

SHPGX导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管网独立带来的影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加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力争做好海外天然气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坚持优化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全力满足市场需求。经过20多年的“走出去”发展,初步建立起海外天然气资源基地,并形成相应的中下游业务体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管网独立带来的影响,需要企业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做好海外天然气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海外天然气业务发展现状

海外上游资产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持续上升

中国石油在海外上游领域的投资一开始以石油业务为主,油田生产的伴生气大多就地销售。以年签署的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项目为标志,中国石油逐渐开始了海外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资产布局。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在海外9个国家参与11个天然气项目的勘探开发,参与俄罗斯亚马尔、莫桑比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极-2等LNG项目合作。

年,中国石油全年实现海外天然气作业产量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8%,天然气权益产量占海外权益油气总产量的23.3%,中亚俄罗斯地区权益产量在海外天然气总权益产量中的占比约为77%。待开发的海外权益LNG资源量超过万吨/年。

天然气贸易量大幅增长,资源组合不断优化,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中国石油稳步推进中亚、中俄、中缅、LNG等天然气项目谈判。先后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康采恩和阿姆河天然气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公司、哈萨克斯坦输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签署管道天然气长期(≥4年)购销合同累计亿立方米/年;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亚马尔LNG、壳牌、切尼尔能源公司等签订LNG长期购销合同累计万吨/年。

天然气贸易量逐年增长,年达到亿立方米,并实现LNG转口贸易。中国石油与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正在谈判的潜在管道气资源量超过亿立方米/年。总体上,中国石油海外天然气资源组合形成了管道气为主、LNG为辅,贸易采购为主、自产权益为辅的格局。

海外天然气和LNG运输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中国全面构建了天然气进口陆上战略通道,并实现安全运营。目前建成的进口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达到亿立方米/年,已累计向国内供气逾亿立方米。其中,西北通道天然气运输能力达到亿立方米/年,包括中亚AB线、C线和哈萨克斯坦南线管道;东北通道天然气运输能力达到亿立方米/年,即中俄东线;西南通道天然气运输能力达到52亿立方米/年,即中缅天然气管道。另外,海上LNG进口通道也初步形成多元化布局,进口来源包括中东、亚太、北美、非洲和北极多个资源地。

海外天然气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海外天然气资产比重偏低,投资风险大

从资产结构看,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在油气总量中的占比一般达到40%以上,而中国石油海外投资业务中天然气的占比还较低。从资源布局看,中国石油拥有的部分区域天然气资源分散,未与LNG项目/管道项目形成合力。从资产类型看,年以后中国石油获取的项目主要以非常规天然气和海上、极地LNG项目为主,建设和生产成本较高,项目开发风险较大。从合同形式看,除中亚地区的阿姆河项目等少数项目外,中国石油自主作业的项目还比较少。此外,国际政治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也给海外天然气投资业务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中国石油自年以来就进入伊朗运营石油天然气项目,但由于美国制裁,项目合作十分艰难,进展缓慢。

高价进口资源与价格倒挂影响了海外天然气业务扩张

“下游盈利,上游扩张”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取胜之道。国内市场是中国石油的基本盘,然而从年大量进口中亚天然气开始,由于国内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一直不到位,中国石油大量已签合同的进口气价格倒挂,只得靠其他业务环节弥补亏损。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速,管网公司独立运营,对所有托运人公开公平开放,下游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城市燃气公司、电力企业等大用户积极布局LNG接收站并直接参与海外LNG贸易。上游对外资和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将增强国内勘探开发和油气供给能力,也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随着美国页岩气产量爆发式增长,从年至今,国际天然气市场进入供需宽松周期,新签LNG长约合同的天然气价格较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之前签订的长约价格低20%以上,对中亚等地远道而来的管道气形成较大冲击。短期内,如何有效消纳已有高价进口资源、降低供应成本是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海外天然气投资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产业链不完善,国际竞争能力不足

中国石油海外天然气产供储销贸全产业链发展还不够完善和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LNG运输能力欠缺,目前还未有自主经营的LNG船队,大多数LNG合约采用目的港交货方式。二是部分项目上下游不协调,有的上游项目有资源但销路不畅,销售价格偏低,有的液化项目缺乏足够的自产原料气供应。三是天然气进口还处于保供的初级阶段,国内夏季需求疲软,冬季供应紧张,国外缺乏下游销售网络,市场调节能力不足,进口气资源难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应有的议价能力。四是海外天然气和LNG投资、生产、销售和终端业务的管理分散在多个板块,决策程序长,沟通成本高,不能有效适应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五是天然气和LNG工程关键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需要,尤其随着全球天然气开发逐渐走向深海和极地,技术和人才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海外天然气业务发展机遇

中国市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为开拓海外业务提供重要支撑

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亿~亿立方米/年,如果按目前约60%的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估算,届时中国石油需具备亿~亿立方米/年的资源条件。年,中国石油国内可销售天然气产量达到亿立方米,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政策引导下,国产气在近期还将保持较大增幅,有望在年达到亿立方米。加上目前已签订的进口气长期合同量,相对靠实资源在2亿立方米/年左右,还有部分缺口,需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天然气资源。此外,现有大部分长期合同将在-年到期,也需要中国石油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布局,做好进口天然气资源的有序接替。

全球天然气供应能力增长和价格下降为发展海外业务提供新机遇

全球范围内,随着天然气领域技术的进步,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成本进一步下降,尤其在北美页岩气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国际天然气市场进入供应过剩和价格低迷的新时期,这为中国将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长时间的低气价可能造成业内资产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资金链紧张,为资产并购提供机会,也可能促使有关资源国改善对外合作政策,为中国石油拓展天然气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新兴天然气进口国需求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外合作走向深入

全球经济的复苏进一步扩大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非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天然气消费增长很快,超过全球平均增速,尤其是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一些亚洲国家表现抢眼。中国石油经过20多年发展,以欠发达国家为海外油气战略的着力点,建立了五大合作区,与相关国家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合作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也为推动海外油气合作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本文作者:吴全沈珏新(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12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