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主旋律电影,我想给它打一百分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部电影《音乐家》,就讲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流落异国的传奇经历。

不少网友看完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知名编剧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联合操刀;

胡军、袁泉、别里克·艾特占诺夫、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剧雪等中哈两国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冼星海的一生,一词足可概括:漂泊。

他出生于澳门,先后于新加坡、广州、北京、上海、巴黎等地求学。

年,学成归国后,他在上海投身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

年,他受鲁迅艺术学院之邀,放弃了优渥的待遇奔赴延安。

在延安,他作为特殊人才得到毛主席的盛赞和厚待。

而《音乐家》讲述的是冼星海漂泊在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的不为人知的人生终章。

年,冼星海接受秘密使命前往苏联参加《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

临行前,他向妻子承诺:“半年之后我就能回来。”

但突发的战火阻断了他的归国之路......

战争年代,信件总是被退回,回家的路永远漫长而无望。

在那个硝烟四起、漂泊不定的年代,战争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但音乐却始终鼓舞着人民奋起反抗。

他的音乐《黄河大合唱》在遥远的延安时刻鼓舞着艰苦抗战的人民;

而在阿拉木图,忍饥挨饿又心怀祖国的冼星海,依旧创作出了一首恢弘的交响诗——

《阿曼盖尔德》。(阿曼盖尔德是哈萨克人民心中的战斗英雄)

《阿曼盖尔德》与《黄河大合唱》一样,是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抗战主旋律。

它鼓舞了无数哈萨克人民奋勇抗敌,而冼星海也正因《阿曼盖尔德》而成为哈萨克人民的英雄。

这也足以说明,音乐,从来没有国界之分。

正是他的音乐让不同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

回顾冼星海的一生,虽然这位“音乐斗士”没有亲临战场浴血搏杀,但他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无论是在电影中,抑或是在现实生活中,历经坎坷的冼星海临终都未曾回到祖国......

但苦难始终没有磨灭他反战的意志和归国的心愿。

电影片尾有一场戏,就很好地表达出这种微弱而坚定的爱国真心。

因工作调动,冼星海不得不离开毗邻祖国的异国城镇。

临行前,他最后一次走上边境线凝望祖国。

凝视良久,然后默默捧起国土上的一把雪,转身离开......

日思夜想的祖国就在眼皮底下,但却无法抵达,近在咫尺却又像远在天涯。

胡军将那种沉重、无奈、不舍,演绎得丝丝入扣。

其实,当看到主演是胡军的时候,小编还是有些惊讶的。

毕竟胡军一贯的演绎风格都是硬汉和大侠;

这次出演音乐家,还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虽然胡军也表示“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事实证明:

他完美呈现了一场颠覆形象又细腻走心的表演。

在电影中,面对近在咫尺的祖国却无法回归的绝望,面对音乐全情投入的热血激情,面对小卡利娅自然流露的深切关爱……

冼星海的每一种情感,都被胡军刻画得入木三分,文艺浪漫。

为了拍摄冼星海病入膏肓的那场戏,胡军减重多达十七八斤。

冼星海在阿拉木图漂泊期间,长期营养不良,瘦弱,是人物的主要神态。

而胡军在片中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了。

他精湛的演技在《黄河大合唱》中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音乐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有关音乐家冼星海的传记,也是一部在大历史背景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11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